为了防止新冠病毒的传播,世界各地都在采取保持身体距离的措施。但对于那些无家可归和住房不安全的人来说,安全措施不仅遥不可及,而且不是一种选择。

虽然疾病在社会上的负担从来都是平等的,但在大流行期间无家可归的人付出的代价尤其高昂。随着社会服务捉襟居上,企业倒闭,而不是让人们远离避难所,病毒迫使许多人进入。一旦到了那里,他们就会遇到冠状病毒快速传播的完美条件:拥挤不堪,有时不卫生,周围都是在入境前与数百人有过接触的人,还有原有疾病的额外风险。

虽然完全预防是不可能的,但世界各地的大城市都在争先恐后地降低大范围暴发和可预防死亡的风险。在解决这一问题时,存在一些共同的挑战:应对过度拥挤和重新安置的问题,避免撤资,维护工作人员和志愿者的安全,以及迅速填补供应短缺,等等。

由于各国都在努力解决检测数量不足的问题,在困难的环境中,这种短缺尤其明显。与普通公众相比,无家可归者的流动性和流动性更强,因此很难跟踪、检测和预防传播。因此,官员们担心,目前的数据还不够充分。避难所内的阳性病例往往无法反映危险的范围。例如,在纽约,病例数字不包括住在慈善机构或其他公共机构运营的避难所的人。

随着大流行的肆虐,由于COVID-19危机,提供支持的收容所也面临着未来财务不确定性的负担。

在全球经济衰退的阵痛中,避难所也担心无家可归的人口会激增。

阅读全文无家可归与COVID-19梅格·布莱克《全球公民》报道。